铜奔羊
铜跑羊,青铜器,汉代,长14厘米,高7厘米。1974年河南洛阳偃师口店出土,现藏河南博物馆。
1974年3月,河南偃师寇店李家村村民在挖树坑时,意外发现一座古窖穴。偃师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接到村民举报后,立即派人到现场处理。窖穴长、宽、深约半米。考古人员在窖穴内发现一个带盖的鎏金铜瓮,打开盖子后,瓮腹中密密麻麻地塞满了48件鎏金铜小器、铜器和铜模型[1]。这尊铜跑羊(图1)就出土于此。
图1 铜跑羊的另一面
铜跑羊出土后,由偃师县文化馆收藏,后转至当时的河南省博物馆(现河南博物院)收藏。铜羊整体呈奔马之形,昂首挺颈,双目向前,羊角向下弯曲,呈弧形(图二)。头部线条清晰,眉眼清晰,口为圆孔(图三)。体态丰腴,四足有力,右前腿腾空,右后腿与左前腿呈弧形,左后腿着地,足尖向后踢动,短尾竖立,向后扫动(图四)。造型生动,充满欢欣,给人一种跃跃欲试、一飞冲天之感,充分展现了汉代写实手法。
图二 铜跑羊的卷角 图三 铜跑羊头部细节
观察铜跑羊表面,其躯体大部分呈深褐色,个别地方有明显的褐色斑点,两侧有少量铜锈。整件器物长14厘米,高7厘米,重300克[2]。根据发掘报告,铜跑羊为东汉遗物,其表面原为鎏金,应为金黄色,但现已整体脱落。但作为汉代动物造型,其造型逼真,雕刻精细,仍是汉代造型中的精品,为研究汉代吉祥文化和冶铸技术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