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铜器:何慈思府
和慈思符,春秋时期,青铜器,通高19.5厘米,口长29.2厘米,口宽23.3厘米,足高3厘米。重6.1公斤。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8号墓出土。现藏河南博物馆。
和慈四府赋[1]两件,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8号墓出土,M8:3。器保存完好,仅上盖一侧稍有残损。长方形,大口,直沿,斜腹,平底。铜赋下沿有短直壁,盖沿上设四个兽头扣。斜腹两端各有一兽头形竖环耳。长方形足呈喇叭状,外撇,四足间有果叶状空隙。器面饰盘蛇纹。底、盖上方均有铭文,内容基本相同,只是底铭比盖铭多一个“吉”字。盖铭文四行,每行6-9字,共30字,二重言文(图一)。现将铭文解释如下:正月初一乙亥,毕孙何慈亲制飤簠一枚。其眉长寿无边,子孙永用。底铭文四行,每行7-10字,共30字,二重言文(图二)。现将铭文解释如下:正月初一乙亥,毕孙何慈亲制飤簠一枚。其眉长寿无边,子孙永用。
图1 何慈飤簠盖铭文
图二 飤簠底部铭文
璧孙和慈,“和慈”应为人名。“和慈”前的“璧孙”可能与璧氏有关。周朝璧氏源于璧公高,源于周王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云:“管、蔡、郢、霍、鲁、卫、茂、丹、皋、雍、曹、滕、毕、元、冯、荀,是其子孙。”文王。”《古名注》引《世本》:“毕、毛,文王之妃也。”毕氏因封邑而得姓。《史记·卫氏》云:“高氏,文王之妃也。”封于毕国,所以就以毕姓。”《左传·熙公二十四年》杜预注:“毕国在长安郡西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