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万邦十月藏品拍卖会推荐高级文物---格纹指甲桂
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度被称为“鼎簋制”,这已为文献和大量出土考古实物所证实。青铜簋与青铜鼎配合使用,鼎作为炊具,用于烹煮或加热肉类,簋则是专门盛放粟米等谷物的容器。二者虽然功能用途不同,但构成了青铜礼器中食器组合的核心,成为“分清贵贱、分清上下”的尺度。青铜簋是青铜礼器中重要的礼器类型,因盛放“主食”,而成为“首礼”。
“簋”即“仪”,前者多见于文献;后者见于甲骨文。字的左侧形似盛满食物的圆形容器,右侧形似握着匕首的手,其意义可能是盛放祭祀宴席和食物的容器,也可能是地名。铜器铭文继承了甲骨文。已知最早以“簋”命名的器物出土于安阳西北丘陵M1003。墓葬出土了四块大理石簋残片,其中一只簋耳上刻有“辛丑、小陈……仪”12字铭文,这是已知最早以“簋”命名的器物。商末周初,有铭文的铜器多以“仪”命名。西周中期以后,以“簋”命名的器物逐渐增多。
此簋宽口窄颈,对称双耳,微鼓的腹部下有稳定的圈足。圈足下有高直裙。双龙半圆形耳,龙头凸出圆目,下饰长方形耳环。耳环上饰有钩状纹。双耳上装有对称的兽头,散发出强烈的凶猛风格。腹部正中饰有云雷纹组成的菱形格子,其间点缀的乳头纹,使这一精细的几何纹饰充满野性。足部饰有浮雕夔龙纹。繁缛精细的变形夔纹与凸出的乳头纹形成规则的纹饰,粗中有细,和谐统一。《周礼·地官·舍人》:“凡祭祀,皆有福与簋。”簋始于商代,一直延续到战国,但数量较少。它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标志性青铜器之一。
同时,此簋底部铸有三字铭文“扎(左)宝𣪘(簋)”,其中的“宝”为敬语,吴振峰《商周青铜器铭文图像集》卷八食器·簋》所收录的03898号三字铭文“左宝簋”可供参考。此器整体造型威严庄重,威风凛凛,稳重而不失典雅大方,布局繁而不乱,雕工精细,大气有致,如此动感的画面,历经千年,依然值得细细品味。同时,也展现了武王伐纣建国后,周人的蓬勃朝气,精湛的铸造工艺,诉说着三千年的辉煌,堪称西周青铜器中的精品,极具收藏价值。